珠峰“大堵车”。

5月24日,56岁的爱尔兰登山者凯文·海因斯参加了英国Expeditions行程,在米的登顶尝试中失败折返,后死于营地帐篷中。同一天,65岁的奥地利登山者恩斯特·兰德格拉夫在跟随瑞士运营商KoblerPartner登顶后,死于尼泊尔南坡“第二台阶”。

5月25日,44岁的英国登山家海恩斯·罗宾·费舍尔与一个六人团队参加了总部位于英国的SummitClimb组织的攀登活动,但在下撤途中去世。

5月27日,62岁的美国男性克里斯托弗·约翰·库利什在登顶珠穆朗玛峰,撤退至海拔米的营地后突然死亡……

这一连串事例触目惊心。

今年珠峰登山季开启之后,尼泊尔南坡冲顶路线上的“堵车”造成了登山者失温、缺氧,致使多人死亡,而在成功登顶的人群中,一位叫作贾林昌的中国登山者日前已经平安回到家中。

作为“堵车”事故的亲历者,贾林昌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,从他的视角还原了这几天发生的灾难。

贾林昌在攀登过程中。

领队的临时决定

25日从加德满都飞抵成都,28日回到居住地深圳,54岁的贾林昌连日来都被校友、亲朋的庆功宴包围着,作为一个成功登顶珠峰的勇者,贾林昌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。

但于觥筹交错之间,他内心充溢着的,除了征服世界第一屋脊的喜悦,是一份心有余悸:

能够和灾难擦肩而过,皆源于领队的一个临时决定——提前登顶。这让他们与紧随其后的登山大军错开。

“5月16日晚上八点钟,我们都在大本营里休息,领队突然闯进帐篷,宣布了一个临时决定,‘我们12点吃饭,凌晨1点钟出发’。”直到现在,贾林昌回忆起来,当时的一幕都让他和其他队员感到惊愕。

从4月29日回到大本营,他们就在为登顶做最后准备——训练、休整、调试装备。按照原计划,这个16人的队伍(8名队员、8名向导)要在12日出发,预计16日登顶。

但因为天气状况不佳,他们又对计划做出了调整,出发时间延后了两天,也就是18日出发,这样冲顶时间会在天气状况最佳的22日至23日。

“所有的登山队之间都有一个彼此联系的通讯设备,这些天大家也都一直盯着天气预报,天气预报显示22日、23日会是整个登山季中天气最好的两天……”

所有人当时都感到不解,但领队凭着多年经验给出了一个预判:

所有登山队都计划在这两天冲顶,会在狭窄的路线上带来拥堵状况,提前出发是避开登山大军的唯一选择。

考虑到指令来得突然,登山队员们和领队进行了沟通,最终出发时间推迟到了17日晚间。

“这样我们可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准备,可以充电、补给,但我们的整个行程中还是在抢时间,花费一天时间到达C2营地后,通常是需要进行休整的,但我们选择继续行进,直奔C3。这样19日中午一点钟就可以赶到海拔米的C4营地,为最后的冲顶争取到时间……”

现在看来,当时顶着较为恶劣的天气马不停蹄,贾林昌和队友们赢来的不仅是顺利登顶,还有自己的生命安全。那一刻,生死似乎仅在一念之间。

倒在登山者旁的尸体。

我让了多个人,没力气了

贾林昌所在的登山队大约在19日0时冲顶,第二天也就是20日的早上8点站在上珠峰之巅,“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看到其他登山队,从C4到登顶的路线上,只有我们。”

完成登顶后的队员们20日回到C4休息,在21日下山,而在从C4通往C3的路上,他们迎来了绵延的大部队。

“我当时看到的就至少有多人,这条登山路线其实也就30厘米到50厘米的宽度,根据登山的规则,我们下山的人要避让上山的人。”

“避让”不是嘴里说说那么简单,因为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登山路线,贾林昌和队友们必须解开安全锁,“每让一个人,你都需要进行一个解锁然后挂锁的程序,反复重复这个动作,这个时候行动就非常缓慢了,让了差不多人,我已经没力气了……”

值得一提的是,贾林昌眼中的大部队此刻都沉浸在即将登顶的兴奋中,没有人去想即将等待他们的生死考验,

“虽然队伍行动缓慢,但当时每个人都很亢奋,我还遇到了认识的3个朋友,给他们喂了糖,补充能量。”

因为比大部队提前出发了一到两天,贾林昌一行没有亲眼看到大部队最后冲顶时的煎熬,但他还是隐隐预感到了不测。

“从海拔米的C4到米的阳台,这中间是50度的直坡,已经非常难走。但从米到米的峰顶,山脊呈80度到90度,最后的差不多米完全就是刀尖上行走一样,那段我们成为刃脊,路线宽度也就是一只脚印大小……这么多人挤在那一段就很危险了。”

正如贾林昌设想的那样,这最后一段冲刺成为了登山大部队的炼狱——拥堵中难以前行,登山者不得已多耽搁了几个小时,这让他们很多人处在了失温和缺氧状态下。

“通常从C4出发时每个人都会携带一个充满的氧气瓶,向导会带两个,到了海拔米左右,你要把吸了大半的氧气瓶扔在雪地里,从向导那换上一个满瓶的氧气瓶。”

“氧气瓶按照我们的说法,分四档,一档可以用十几个小时,二档可以用8个小时,不排除有些登山者会把氧气开到三档、四档,如果你在冲顶途中被耽误了几个小时,就会面临氧气不够的困境……”

在贾林昌看来,此番出现意外或是丧生的登山者,很多都是因为缺氧,

“有些人成功登顶了,但氧气不足以支撑他安全回到营地。”

珠峰上全是帐篷。

下山,我突然看不见了

回眸这让人感到悲哀的几日,贾林昌坦言“天灾”和“人祸”是对登山者的双重打击。

“往年好天气会持续四五天甚至更久。比如去年,有过12天的好天,那么各个登山队会进行协调,错开冲顶的时间,但今年只有两天好天气。”

“次事故发生在南坡,尼泊尔方面对于登山资格的审核也比较宽松,加之南坡登顶较为便宜,更多人都选择从这里攀登……”

此间,贾林昌还透露了一个信息:南坡比北坡要凶险。

“这次队里有一个队友十年前从北坡登顶过,我下来后特意问过他,他亲口告诉我,‘南坡更难、更危险’。”

当然,即便是没有这次的大拥堵,攀登珠峰也同样危机四伏。

贾林昌下山时就发现自己突然看不清楚了,

“最初以为是眼镜被雪挡住了,后来摘下来发现还是看不清楚,一开始只能看到15米范围内的人影,后来3米之外就看不见了,我基本是闭着眼睛在向导的帮助下慢慢回到C4营地的,所幸休息了一晚后就慢慢恢复了。可能是冻伤吧,我在登顶后短暂地摘下过眼镜和面罩。”

其他一些危险也发生在贾林昌的队友身上,一位印度登山者回到C4营地后休息时突然出现了状况,“我们发现时他的瞳孔已经放大了,后来一查看,他的氧气瓶里已经没有氧气了,所幸抢救及时,他捡回了命。”

更早些时候,贾林昌的一位巴基斯坦队友在攀登珠峰前就遭遇冻伤,脚趾完全坏死,“他必须截肢。”

登山者向上攀爬。

有人在距离顶峰米时放弃了

说这一切的时候,贾林昌没有恐慌,

“可能大家也有一些思想准备吧,原本攀登珠峰就是一次极限的考验和挑战,你离死亡很近。”

事实上,即便完好无损,贾林昌完成珠峰挑战后体重也骤降了10斤。

“我登山前是斤,现在是斤,我记得在C2我补了3公斤的水,24小时没有小便,下山后又天天在吃,但体重还是下来那么多。”

能够顺利完成登顶珠峰,除了领队的明智决定,贾林昌长年的锻炼也造就了他坚韧的体魄。

他曾是一名十项全能运动员,过去十多年他都坚持每隔几个月去高海拔训练,磨砺自己的抗寒和耐氧能力。

攀谈中澎湃新闻记者也询问贾林昌,为什么预计到可能出现堵车,那些登山者还是执意要往前走、不肯后退?

“不是没有人撤下。我听说有两个外国人、其中一个是法国女性登山者,他们在距离顶峰只有米时放弃了,他们也确保了生命安全,但更多人不会这么选择。已经走到那里了,一切太不容易了。”

“就我个人来说吧,我9年就做好了攀登珠峰的计划,但因为各种原因,一等就是十年……”

言语间,贾林昌既有对罹难者的哀思,也有着一份理解……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chengduzx.com/cdyw/16479.html